参观  展览与活动  艺术与艺术家  藏品  关于美术馆 
 
当前位置: 首页>>展览与活动>>正文
 
 
TAFAM-YS工作坊回顾|从笔技到书迹
2025-03-28 10:48  
图片



2025年3月16日,《春天 剩下的事情 是等待——书法人类学笔记》展览公教活动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青年空间展开。策展人苏薇老师带领十位小观众在展厅内开启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笔墨探险,将传统的书法学习转化为带有游戏感的体验之旅。
看着展厅内的书法作品,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苏薇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什么是书法?小朋友说是写好看的字。于是,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看最早的笔墨,小朋友们说那是山、是太阳、是月亮;当问道为什么太阳中有一个点时,一个六岁的小朋友说,那是太阳中箭的痕迹,是小朋友们从文字里发现的“后羿射箭”的“证据”。之后,他们又见了天地间的笔墨,比如千里阵云,万岁枯藤,飞鸟与海浪,雷声与坠石,小朋友们打开五感,获取对笔画的感知。接下来,小朋友们跟随书法史上的经典,去见一见笔墨里活泼泼的人,有高兴的王羲之、悲伤的颜真卿、书法行为艺术家张旭,还有互相调侃的苏东坡和黄庭坚,一位小朋友说,“我知道我知道”“苏东坡的字是大石压住了乌龟”,大家笑作一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天的天津,有含苞待放的海棠,也有随风而飞的海鸥,在苏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展开了一场关于笔画的想象力大赛。孩子们在自然和日常里给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想象,例如云朵、香蕉、枯藤、新月、岩石、猫尾巴、鸭子、滑滑梯、甚至是声音,都化成了各种姿态的笔画,书法学习与生活里的日常因此而发生了连结,触摸和观察笔墨的肌理,进而触摸世界万物的肌理,是一种观看方式和角度的启发。这样启发的好处是,即便没有提笔写字这个动作,关于书法的学习也随时可以进行,是观察力、想象力和通感的练习。

图片 图片

美育,是打开孩子的眼睛,使其获得体验,保持创造力。书法不仅是技法,更是美育。

在苏薇老师看来,任何一种传统的技艺或文化,都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的工具,而是应该成为我们文化基因里的一种眼光、经验和底气,帮助我们打破艺术的壁垒,保持创造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工作坊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苏薇老师都问了小朋友们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觉得书法是什么呢?

一个七岁的男孩子说“书法是表达。”这一刻,孩子们接通了蔡邕书论里的一句话:“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

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我心我眼,孩子们将通过它重新发现身边的世界,以小见大,以想象生我面目,心有所寄,眼有所安,落墨为诗。

活动掠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辑|于童
初审|苏薇 张倩媛 徐楚蒙 董毅 杨鹏 王玉东 孙天艺 于冰蓉
终审|李旭飞



关闭窗口